“晉西鎖鑰”——蒲縣,在安全生產上既有覆蓋各行業領域的普遍性,又有與自身資源稟賦、產業布局、地質構造相伴生的特殊性。特殊之處表現有三:一是年產2000萬噸煤炭的16座生產建設礦井帶來的煤礦安全壓力;二是59%林木覆蓋率(133萬畝)帶來的森林防火挑戰;三是黃土高原與呂梁山脈交匯地帶特有的“石山土蓋頭”地貌帶來的地質災害風險。在主題教育中,蒲縣組織專班,圍繞“資源型縣域安全生產監管體系”這一課題,開展專題調研,在領會上情、摸清縣情、吃透下情的基礎上,探索提出構建“五緊五全”體系、筑牢安全生產底板的工作思路,推動全縣安全生產工作更加科學、精準、系統、有力地向縱深推進,真正用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
一、緊跟發展需求,全力抓安全
市委、市政府賦予蒲縣建設沿黃板塊區域中心的全新定位,縣委、縣政府推進產業轉型、城市更新、文旅康養“三大行動”,都對全縣安全生產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如何在肩負煤炭保供、指標拉動、推動轉型、鞏固銜接等縣域發展使命的同時,展現安全生產持續用力、持續平穩、持續向好的蒲縣擔當,是必須面對必須回答的時代課題。認清嚴峻形勢,增強政治自覺。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提升和“人人都是自媒體”時代信息傳播速度廣度的躍升,各級黨委、政府和人民群眾對安全生產的期望值越來越高、容忍度越來越低。蒲縣建立“第一時間”學習制度,全縣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精神,以及中央、省、市重要部署,第一時間傳達學習貫徹落實,把安全生產作為捍衛“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的具體行動??偨Y經驗教訓,增強思想自覺。經驗是前人前輩創新奮斗的結晶,教訓是用代價甚至生命換來的寶貴財富。蒲縣認真總結全力推行以崗位標準化和班組建設為重點的煤礦“12453”工程、以現場管理和進度管控為重點的煤礦正規循環作業,以日調度、周例會、月通報、季研判為重點的全域“四保五倒逼”工作流程,提升安全監管規范化、標準化、常態化水平。同時,堅持實行事故案例警示教育制度,上級推送和媒體報道的事故案例,第一時間在相關行業領域開展警示教育,增強監管人員和從業人員的刺痛感、敬畏心、警醒度。把握安全規律,增強行動自覺。長期的安全生產實踐,使蒲縣廣大干部認識到如果說行業和企業的安全,1年靠的是僥幸,3年靠的是機遇,5年靠的是管理,那么8年10年就需要靠安全文化的長期浸潤和支撐。蒲縣把安全文化建設作為一項系統工程、社會工程,常態化開展安全文化“五進”活動,提升全員全民的安全意識和認知水平。
二、緊擰安全責任,全域抓安全
以《新安全生產法》這一安全生產根本大法為遵循,健全完善黨政領導責任、屬地管理責任、部門監管責任、企業主體責任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形成全縣域狠抓安全生產、推動安全發展的強大合力。強化黨政領導責任。堅持黨政同責,建立安全生產職責和任務清單,黨政主要負責同志作為縣安委會“雙主任”身先士卒、靠前指揮;分管負責同志統籌調度、重點督辦;黨政班子成員作為17個專業委員會主任分兵把口、嚴管所轄。強化部門監管責任。堅持“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按照“風險研判不到位不放過,規范執行不到位不放過,隱患整改不到位不放過”,嚴格監管各行業領域生產經營活動??h安委辦實體化運行,理直氣壯履行職責,督促各行業主管部門和屬地鄉鎮(社區)切實把安全監管責任落實到位。對于存在邊界不清問題的行業,及時明確監管責任,寧可交叉重疊,也不漏管失控。強化企業主體責任。壓緊壓實企業法人代表、實際控制人、實際負責人的第一責任人職責,堅持“誰主管、誰負責”落實企業第一責任人責任,堅持“誰檢查、誰負責”落實安全檢查責任,堅持“誰操作、誰負責”落實崗位安全責任,切實營造“人人懂安全、人人管安全、人人敬安全”的良好生產作業環境。
三、緊盯風險隱患,全員抓安全
針對上級檢查問題千萬條,自查自糾“睜眼瞎”的傾向,蒲縣堅持“隱患就是事故”理念,編制涵蓋各行業領域的安全檢查手冊,以精準執法、嚴查重處為手段,對檢查出的所有重大事故隱患堅持“源頭上分析、系統上排查、根本上整改”,實施“五步”工作法(隱患描述、原因分析、追責問責、即時整改、源頭治理),建立“一庫七制”(一庫:重大事故隱患數據庫;七制: 實時排名、適時調度、定期通報、掛牌督辦、動態預警、聯合檢查、綜合考評),確保從根本上消除隱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重視解決體制性障礙。著眼強化對大型國企整合礦井監管,建立礦長評議制度和重大問題向上級主體反饋機制。著眼強化基層執法力量,建立“鄉鎮吹哨、部門報到”機制,大力推進綜合執法體制改革,將執法權和管理權下放鄉鎮,給予鄉鎮綜合執法隊伍足額保障經費,配強車輛裝備。著眼強化專業隊伍統籌調度,每逢關鍵節點和重大搶險,消防隊、綜合救援隊、五鹿山森防隊和其他專兼職社會救援隊伍,全縣一盤棋指揮、一個調行動,縣安委會有力有序有效統籌調配。重視解決機制性難題。認真落實市安委會煤礦、建筑施工等領域安全生產31條硬措施。持續完善護林防火“承諾制+督導制”,縣人大常委會通過杜絕野外用火決議,徹底根治野外用火行為。出臺落實煤礦“七抓七重七提升”20條硬措施,掌握主動權,打好主動仗。探索建立企業安全生產“道德銀行”,用積分獎勵機制,引導全員防“三違”、反“三違”。注重以點帶面,抓兩頭帶中間,打造了一批安全生產標桿企業。
四、緊促科技賦能,全程抓安全
科技賦能和技術進步是實現高水平安全的重要路徑。蒲縣探索建立“智慧應急”監管平臺。著眼大應急、大安全、全領域、全過程監管需要,推進線上線下互聯互通,形成可視化、可分析、可追溯的應急監管“一張網”。全面推行視頻“反三違”。16個煤礦已安裝監控探頭1878個,利用AI智能識別“最強大腦”,全方位管控、治理“三違”行為。下一步,其他行業領域所有危險作業場所全部安裝“固定式+移動式”反三違視頻監控。全面提升技術裝備水平。對煤礦、洗選煤等高危行業領域持續推進“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智能化作業”,全面推廣應用“110”工法、小煤柱開采、端頭支架、超前支架、掘錨一體機等新工藝新設備,切實提升本質安全水平。鼓勵工藝改進和技術革新。重點企業建立“小發明小創新”獎勵制度,建立一批專家人才和高級技工工作室,分領域建立安全專家庫并配合職能部門定期入企檢查服務。
五、緊扣應急處突,全時抓安全
“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無備”。應急處突必須枕戈待旦,時時在線。應急值守全天候。堅持24小時領導帶班值班制度,確保發生事故災害第一時間研判、第一時間上報、第一時間響應、第一時間處置,保證快速有效處置,最大化降低損失傷害。應急指揮全天候。建立用好基礎工作、數據交換、應急指揮“三個”平臺,消除信息孤島和盲區,提高數據的利用率和有效性,為防災、減災、救災提供全方位信息支持,推動應急管理工作實現質的飛躍。應急救援全天候。整合全縣綜合救援力量,建立綜合應急、專業應急、輔助應急救援隊伍,大力開展應急演練和技術比武,確保應急救援隊伍第一時間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贏,打造一支應急“能軍、鐵軍、強軍”。
(作者系蒲縣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
責任編輯: 吉政